網站企劃 / Website Planning
- 詳細內容
《梵網經》為近代日本、中國學者評論為偽經,所根據者論點不過如下: 一、 鳩摩羅什未譯。 二、 鳩摩羅什於秦王姚興逼迫下與妓女同住。 三、 龍樹於大眾部出家、無著於一切有部出家,二人均未授梵網菩薩戒。 四、 現存梵文本僅存大論菩薩地,未見《梵網經》梵文。 五、 根據藏文本僅留大論菩薩地,未見《梵網經》藏文本。 解,初,按照彼等學者論點,反證如下: 羅什未譯《瑜伽師地論》,是否《瑜伽師地論》亦偽?於...
- 詳細內容
安慧系是否被玄奘、窺基法師排擠? 《成唯識論述記》引用最多的經論主要有:《瑜伽師地論》(《大論》)、《對法論》(雜集論)、《阿毗達摩俱舍論》、《攝大乘論》。特別是《瑜伽師地論》,總共有537處引用。 基師於《成唯識論述記》多處引用安慧菩薩《雜集論》並與《俱舍論》做法義整理。有學者說窺基等人包藏私心,獨排安慧等系,唯尊護法一系。若然,何故多處引用安慧雜揉的《雜集論》?《雜集論》引用也將近500處之多...
- 詳細內容
日本創立70年、位在東京文京區的中山書房佛書林關門了。 曾經出版《佛教大系》數十冊的出版社終於也抵不過現在快速世代的碎片閱讀而收店。 《佛教大系》我是在二十多歲就陸續閱讀的,特別是《成唯識論三箇鈔》,總共收集論文本身、加上述記、了義燈、演密與樞要合輯完成。編者群花費二十六年的時間編輯《佛教大系》數十冊。 該書本身的重要性在於將諸本以「對讀」模式排版,這對於修學佛法者,不論天台、唯識、淨土、禪宗、俱...
- 詳細內容
說佛教是受到印度瑜伽派之影響而成立,倒不如說佛陀是了解了當時印度六派哲學之缺點而建立佛法。印度瑜伽派之《瑜伽經》撰述者波顛闍利顯然於他的時代,曾經學過阿毗達摩、其經文對唯識陳那菩薩之自證分有所破。 如《瑜伽經》第四、十九頌中說:「心不能照見自身,因為它是所認識的對象。」 《述記》說:「若無自證分,相、見二分無所依事故,即成別體心外有境。」
- 詳細內容
心如果追求永遠,就會有不斷的煩惱。因為有對永遠的慾望,所以有為了這種慾望的渴求而造下愚癡、惡見的可能。 許多人認為要找一個老師、或者所謂真修實證的,不是到遠方,如海外諸國,就是到那種自稱有點小神通、搞神祕主義權威的場所,就是他所想要的。 因為這種想找到捷徑的慾望,所以才有愚癡的邪見產生。 真理沒有任何捷徑,老師也是如此。
- 詳細內容
《能顯中邊慧日論》,簡稱《慧日論》。能顯者,中道義,所顯者,二邊義,為立中道義破二邊,故後又稱慧日。慧日者,以佛法正義總抉擇諸家所言,破無明顯真實慧,此論多以問答抉擇作成。本論總有四卷,共七萬三千餘字。多所引用《涅槃》、《法華》、《深密》、《瑜伽》、《佛性論》、《勝鬘》、《攝論》、《成唯識論》等經論。 慧沼法師(西元651-714年),又名惠沼,彭城人(今中國江蘇省徐州)為中國唐朝法相唯識宗門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Load more...
All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