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企劃 / Website Planning
- 詳細內容
五趣者,異生生死輪轉無有出期,故分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五趣,阿修羅異生者遍攝五趣中也。何以故?以諸異生亦有嗔心、勢力、福德極強之愛鬥有情,故名「阿修羅」。 然,嗔燒功德林,是以修學佛法之阿修羅道異生性極重之諸菩薩者,必先伏除此道異生普遍瞋恚鬥爭心方可進而修學止觀。以嗔令諸有情生諸畏懼,故而菩薩斷嗔以令眾生喜愛親近。
- 詳細內容
當行者發願修學正法、發菩薩悲願時,隨之而來的,絕大多數並非為佛法之甘露味,相反地,極有可能的會出現無量劫以來、往昔的冤親債主皆接腫而至,阻礙行者修菩薩道,此時,行者應當竭力回向給予此等眾生,如《華嚴》所言之十回向品。
- 詳細內容
相續而轉,是名習氣。 世間,並無會有太多之變異,應該說隨著時間的轉異生滅相續後,眾生的習氣亦難以轉依清淨法性,何以故?無始以來,二取習氣造就輪迴生死之因故。 然,輪迴生死本隸屬幻化,何故眾生特執二取習氣?只見其眼見好色、耳聞好聲、鼻嗅好香、身感好觸…。無一不是輪迴生死之習氣相續法,倘若口言佛號、心念三界一切染污境界,亦無可能往生諸佛剎土,雖言此土為釋迦世尊所變相之娑婆,然吾等愚癡眾生亦無以得見世尊...
- 詳細內容
念佛,需要一念相續,倘若斷斷續續者,應當期勵自勉,切莫放棄。 一切行無常。 人們總是想獲取更多的權力與慾望,隨之而來的,但只是一片落葉。 佛法裡頭講觀察無常、苦、空、無我,然,能真實現起觀行位的又有幾人?
- 詳細內容
隨著修學佛法的時間越久,越感到持戒修行對於一般異生凡夫而言,要比上以囫圇吞棗、勝負心態之形式閱讀經典,重要百千萬倍。 閱讀 廣化老和尚的《見賢思齊》後,從粗淺易讀的字裡行間中,於此感受到老和尚自曝其短之往昔尚未修學佛法而廣造惡業之種種因緣,心中莫不以為持戒何以為師之重要性。
- 詳細內容
思想,在世親菩薩所著作的《俱舍論》裡頭,意味著能夠讓眾生造就業果、產生業果。 這是因為思想本身攝屬於五遍行心所有法,而五遍行心所有法,依 玄奘菩薩所集揉的《成唯識論》中,又說明了似乎能夠以「心」為主、而心所有法為輔,彼此互為因緣性,以是故,思想本身能夠讓眾生造業,而隨著眾生造善、惡、乃至屬於非善非惡的無記果時,自身似乎未能察覺,故而延續下去,那麼,在這看起來共相不那麼明顯的造業本身的形象所呈現出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Load more...
All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