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穆提社長隨筆:空無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

電車上人潮擁擠,似乎都在說話,嘰嘰喳喳,有人說日本是安靜的民族,我看寫這種語句者真的是對日本不懂,只要在假日、週五晚上,幾乎都會有嘰嘰喳喳的聲音。

旁邊的年輕男子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年輕女子似乎很崇拜他,真不知道怎麼會有男人這麼愛說話?前面的幾個年輕人也是如此,電車駛到池袋車站,他們似乎準備下車了,沒想到的是,年輕人直接用他的背推擠過來我這邊,一直推擠,他並沒有事先說:「抱歉,不好意思。」等用語,對於沒禮貌的,我就不太願意禮讓這類人,就讓他繼續推擠,當然了,他是推不動的,電線竿的身材,沒什麼肌肉,為什麼要做這種推擠的行為呢?

他回頭瞧了我,原本其眼神似乎想要透露出兇狠的眼神,當他回過頭來,沒想到有人比他還強壯,而且都沒有動過一步,他趕緊回頭過去,並且繞道了,下車時,幾個人頭也不敢回趕緊走入步道。禮貌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一見面,眼神從頭到尾打量著人,從上描到下。有些人則一直瞧著你的眼神、臉部表情,似乎想要看出什麼端倪,這類人大部分都是腦子想太多的,整天都在想這類事情,人哪,何必思考多餘的煩惱與執取?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日煩惱。

轉車到達總武線的「龜戶」車站,繞過車站步入巷弄內,日本的巷弄跟台灣有點相似,都有些開著特別的店,一般在主幹道上都是開著連鎖的店家,而在巷弄內,大部分跟台灣一樣,都是特色的小店家,有些巷弄的店家外面擺設幾張桌椅,幾個大男人白天就開始喝酒起來,叫來叫去的,可見平常壓抑的多厲害,科學家研究過,實際上並沒有發酒瘋這回事,只是有些人藉由所謂的酒醉而放大自己的行為罷了,因為意識其實還是清醒的,唯識學上講睡眠、昏迷位等意識才不會現行,並沒有說喝醉酒意識不會現行,可見多半的人藉由喝酒犯罪,目的也只是想要脫罪、或者假裝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罷了。

「若言無明異於有愛,是亦名為誑於如來。

何以故?

無明與愛,即是智慧即解脫故。

若言三毒異三解脫門,是亦名為誑於如來。

何以故?

空無相願,即是貪欲瞋恚癡故。」

若言無明、愛等同解脫,亦為法執,執有無明、愛自體故,即有自體如何解脫?以彼無明、愛無自體,即智慧、解脫之故。如下貪欲瞋恚癡亦同此理。

然一分異生見文即言貪欲瞋恚癡即三解脫門,於此貪欲瞋恚癡而做諸有漏行,若無貪欲瞋恚癡,如何能做有漏行?故知彼等於此未明而生執取,進而造諸惡業而不知。無自體故言不異,非執貪欲瞋恚癡而行諸惡行而說不異,既有貪欲瞋恚癡等現行,故說彼等有自體執故,既有所執,如何有不異?

 

(圖片說明:日本東京淺草觀音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