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專欄 / President's Column
唯有如來,畢竟不起,煩惱習氣,俱永斷故,由此獨稱,正等覺者
台灣的民間信仰廟宇一般除了提供信徒參拜之外,大部分都有提供書法、文化等課程,基本上都是免費。這個在日本等地並無看見過,一般日本等地的神社比較多的是在神社中祈福與家庭生活各種子女成長的儀式。 也就是說,在台灣民間信仰數百年古蹟的廟宇中,也是傳遞文化的一種居所。人類的文化從數千年原住民的公廨,提供信仰與傳遞訊息的表達,解決部落族人本身的紛爭,也是類似漢文化廟宇這種文化傳遞的場所,諸如數百年前開始接觸歐美文化的閱讀聖經、荷蘭語等跨文化傳遞,大抵都是聚集於類似信仰中心的場所學習。
【出版】《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前文: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收錄奘師所翻經論,以下稱《玄奘三藏譯撰全輯》為《全輯》,總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翻譯內容若按《大正藏》分類,則遍及〈阿含部〉、〈般若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論部〉、〈毘曇部〉、〈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史傳部〉、〈外教部〉共十六部,以〈經集部〉、〈毘曇部〉、〈瑜伽部〉所翻經論最甚,本《全輯》並一一針對經論文句做整理疏文斷句,高達一千餘萬字,兩萬餘頁,每部經論並加入《大正藏》出處。
《注三十頌》新編 日本法相唯識宗 解脫上人 貞慶 注
編輯說明:本論出自:一、《大正藏》第六十八卷,第2268經。二、《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七十八卷 作者略:貞慶(日本),字解脫房:藤原貞憲子,壺坂覺憲資,居興福寺。文治二年(A.D.1186)維摩會講師,後隱棲笠置山,建保元年(A.D.1213)二月三日寂,年五十九。
二乘無餘依涅槃位是否有阿賴耶識?
《瑜伽師地論》『唯』『餘』說真如《瑜伽師地論》對於二乘阿羅漢無餘依涅槃的定義,如該論卷第八十云:「問:諸阿羅漢住有餘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 答:於一切相不復思惟,唯正思惟真無相界,漸入滅定,滅轉識等,次異熟識捨所依止。由異熟識無有取故,諸轉識等不復得生,唯餘清淨無為離垢真法界在。於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復墮於天、龍、藥叉、若乾達縛、若緊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數。以要言之,所有有情假想施設,遍於十方一切界、一切趣、一切生、一切生類、一切得身、一切勝生、一切地中,非此更復墮在彼數。何以故?由此真界離諸戲論,唯成辦者內自證故。」
阿賴耶識是第一因嗎?
摘要: 《唯識三十論頌》云:「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就二十四行頌中,初一行半略辯唯識相,次二十二行半廣辯唯識相。」然唯識相所攝之阿賴耶識,演變為諸多學人誤解唯識學所建立之第一因,故有種種對於唯識三時教理之誤解,慈恩基師「《成唯識論述記》云:「又言唯識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為,通有、無漏;唯識即相,名唯識相,持業釋也。性即是識圓成自體,唯是真如,無為無漏;唯識之性,名唯識性,依士釋也。唯內證淨,為簡依他,故說識性。何故須簡?有漏依他不可敬故,無漏依他亦俗諦故,非最勝故,非諸聖法真實性故,非所證故,非迷悟依故,或彼即是滿、分淨故,略不敬也。」
略談月稱論師《入中論》犯相符極成過
略談月稱論師《入中論》犯相符極成過 王穆提 月稱論師《入中論》言:「總如所知非有故,應知內識亦非有。」《講記》解:「此二句總破。所知謂境。若謂心有,境亦應有;若謂境無,心亦應無,二無差別故。」此中月稱執唯識宗以為心識實有故如此而說。 以下根據《成唯識論》、《辯中邊論》、《成唯識論料簡》、《掌中論》分別說明唯識正義。
暴力是對人性善良的敗壞
戰爭是對人類文明的毀滅,暴力是對人性善良的敗壞。 只要是人,不論意見多麼相左,都不應當見他人悲劇而心喜,這是2022年,不是1800年,人類要獲得進步,應當是從心智與同理心去增上,而非始終認為暴力才是最好的手段,一個人使用言語的暴力、行動的暴力去面對現代的文明社會,只是讓自己顯現的更加野蠻。只要是人,都應當期盼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的暴力發生,否則,當人為何?如果你希望暴力能解決問題,言語上、心理上、行動上的暴力,那麼,你與鬼畜眾生又有何差異?許多人穿著西裝、穿戴各種名牌、過上好日子了,然心理上卻與畜生沒兩樣,就如同白日行走的夜叉一般。觀看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未來是否有光明的一天,你就觀看他這個個體、群體如何看到對手、朋友發生悲劇的反應,你就能從中獲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