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三藏雜揉而作之《成唯識論》實際上乃多為四字一句作為一義之用,諸多人於斷句時,多半未注意。四字一句之用法本為佛典頌文方便學人默誦記憶之用,本論九成九以上多半使用此種模式。至多五字、八字一句義。縱使為佐伯氏或者現代中觀、唯識學者,觀看彼等著作、校對本,似乎都未發現到,此乃奘師隨時置於掌中閱讀思維之傑作。
本論又多引《瑜伽》、《攝論》、《集論》、《集量》、《俱舍》、《楞伽》、《解深密》、《密嚴》、《莊嚴論》、《佛地》、《雜集論》、《顯揚》、《雜事》、《鄔陀夷經》、《辯中邊論》,亦引印度六派哲學《明論》等。
本論實際上乃玄奘三藏除揉印度十大論師之作外,更根據《成唯識論》而引六經十一論等,又廣引阿毗達摩諸論、阿含、般若等經,亦引寶性等論,著實不僅偏重於古唯識家,亦兼及融會貫通中觀唯識如來藏三系之作,讀未精細者,未能知曉。讀諸論,有些論師多流落於攻訐他宗而使用諸多不堪文字,本論僅於一處使用:「奇哉固執!」而此乃針對執一識論師說:「觸處生疑,豈唯識教,但說一識?不爾,如何?汝應諦聽,若唯一識,寧有十方,凡聖尊卑,因果等別?」顯見並非為使用辱罵他人之文字。
一般斷句之例句:
一、
三、資糧位,謂從為得諦現觀故,發起決定勝善法欲,乃至未得順決擇分所有善根,名資糧位,能遠資生根本位故。
二、
未知當知根,體位有三種:一、根本位,謂在見道,除後剎那,無所未知可當知故。
三、
四、有潤種子依處,謂內外種已成熟位,即依此處立生起因,謂能生起近自果故。
修正後之例句:
一、皆為四字一句義:
三、資糧位,
謂從為得,諦現觀故,
發起決定,勝善法欲,
乃至未得,順決擇分,
所有善根,名資糧位,
能遠資生,根本位故。
二、前五字一句,後皆四字一句義:
未知當知根,
體位有三種:
一、根本位,
謂在見道,
除後剎那,無所未知,可當知故。
三、後皆四字一句義:
四、有潤種子依處,
謂內外種,已成熟位,即依此處,立生起因,謂能生起,近自果故。
根據《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言:「合糅二論翻譯,然依玄奘・慈恩說,護法等十大論師各製十卷論,釋此三十本頌,此謂別行論,十各有十,合一百卷也。今合百卷以為十卷,此謂合糅論,此論是也」顯見本論經百卷而雜揉為十卷,論文內容又按照四字一句類似頌文模式而翻、而雜揉合成一部論,若無奘師過往深入諸經論之功,著實難以為之。
線上電子書平台請書: